DEC13

移動互聯網時代真的結束了嗎?

2016-12-13信息來源:

 

在前段時間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百度CEO李彥宏針對移動互聯網的一番論述,當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無數的媒體紛紛報道,但也正因為身處互聯網時代,標題黨們斷章取義的做法也讓李彥宏的觀點變得五花八門,那么李彥宏在大會上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么呢?
移動互聯網時代真的結束了嗎?

 

 

下面我先截取了兩段李彥宏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講話原稿:
"今天我想講的主題是,今天的互聯網已經處在一個新的階段,兩年前我來烏鎮的時候還在講,我們怎么樣去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今天我要講的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我說這個話不是說以后大家不會用手機來上網了,而是說如果今天一個公司還沒有成立、或者說沒有做大的話,靠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已經沒有可能再出現獨角獸了。"


"因為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互聯網人口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像百度成立的時候不到1000萬的中國網民,今天是7億多的中國網民,我們很幸運從極少的網民人數一直跟著中國的互聯網市場成長到現在一個比較大的體量,但是未來沒有這樣的機會了。那么未來的機會在哪里呢?我認為,是在人工智能。"

 

大家可以看到,第一段中李彥宏在講述這個觀點的前后還是有很多鋪墊的,他所希望傳達是現在移動互聯網創業從零開始,成長為獨角獸公司已經不可能了。單從這一部分來看,我們就不能斷章取義的認為李彥宏就是想說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結束了。而第二段中,李彥宏對于這個觀點做出了進一步的解釋,他認為這種接觸平臺并且用戶爆發的時代結束了,所以才不會出現獨角獸,而下一個風口應該是人工智能。所以綜合來看,李彥宏真正想要表達的應該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可能再有獨角獸誕生了。

 

對于李彥宏的觀點,很多互聯網的"大佬"們都做出了不同的回應,這里就不去論述這些觀點的對錯,單從李彥宏所提出的想法本身來看,結合目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實際,我們其實可以發現,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確是不可能再有獨角獸誕生了。在論證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白獨角獸一般產生在什么情況下?綜合過往的經驗,我們會發現,獨角獸往往只會在風口誕生。風口即科技潮流,意味著足夠大的市場機會,同時對新玩家意味著較低的門檻,只有這兩個條件都具備,才有可能誕生獨角獸公司。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兩個條件已經都不具備了。

 

人口紅利結束,對于新玩家的門檻越來越高


李彥宏在講話中其實已經提到,如今中國互聯網人口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0%,人口的紅利期已過,線上獲取用戶越來越難。早前的Fiksu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10月,移動市場用戶獲取和留存成本就已經創下歷史新高。移動應用用戶的獲取和留存成本的主要指標同比繼續大幅上升,安裝和發布成本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也在增長。APP制作方越來越難以讓自己的產品進入大眾的手機,過去,一個APP的獲客成本大概是2元,但現在,通過廣告營銷、注冊激勵措施、首次消費補貼這一整套措施獲得一個付費級用戶的成本大概漲了100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排名靠前或者耳熟能詳的APP無一不是跟BAT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也說明后移動互聯網時代,對于創業者的要求會更高,需要進行資本的驅動。

 

合并潮流加速市場集中,市場寒冬加劇融資難度


除了針對新玩家的門檻越來越高,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市場機會也會越來越小。移動互聯網經歷了從最開始的應用階段誕生無數的超級APP,包括微博、陌陌、美圖等軟件,到后來O2O的餓了么、滴滴等公司,然后是內容階段的今日頭條、映客等平臺,不難發現,2015年之后再沒有現象級的公司產生,這也說明移動互聯網時代,注意力的分配已經完成。關于人與服務(O2O)、人與信息(新媒體)、人與人(社交)的注意力入口的爭奪都已經完成。

 

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現在許多的軟件推出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綜合化,這也表明那些已經占據一席之地的移動互聯網巨頭們也開始了各自陣營綜合實力的正面PK,他們要開始搶奪所有的存量網民。我們暫且不去論述這是否是一場惡性的競爭,但這個現象也促使移動互聯網市場迅速集中,這也讓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市場機會越來越小。再加上市場寒冬加劇了融資難度,所以不得不說移動互聯網時代可能真的不會再出現獨角獸的公司了。

 

對于創業者而言,如果還希望能夠找到突破口,需要擁有兩個因素,一個資本,還有一個就是新的發展模式。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最近比較火的共享單車市場,這就是一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新的發展模式,它既要注重硬件,又要注重線下,跟之前滴滴、餓了么主要依靠線上的玩法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這種"走向線下的重創新"也可能成為下一個突破口。所以無論時代怎樣發展,不斷的尋求創新與突破總會是不變的真理。

 

 

japanese人妻无码人妻